李娜娜递给萧冉47块5毛钱的工资,看着周围没什么人注意,悄悄跟萧冉说家里同意了她参加考试,还有她对象本来就要高考,这两天她对象正在给她补课呢。
李娜娜又说了他们准备就考海城的大学,她对象的目标是华东政法大学,她还不确定,等报名的时候看看具体学习成果吧。
李娜娜又问了萧冉想考哪里的学校,萧冉没确定,不过她想去京城看看。
------
今年的高考比较特殊,因为各省市出招生简章和准备的不同,所以今年命题权就在各省市,明年才会是国家统一命名。海城的招生简章定是1977年11月5号,考试时间是12月16、17号两天,虽然只有40天,但考生们还是意气风发地报了名。
萧冉跟家里人说了想考京城的大学,家里人根据她的想法划分出几所大学,可是萧冉都不满意。
她虽然不是学霸型,但是学习能力很好,又加上她的“先知”,她比这个年代的考生多了那么多的学习时间,还有这个年代没有的一堆书籍,她就想试试京城大学。
以前看年代文小说,大部分主角考大学不都是京城清华复旦这种名校么,她也想试试啊。
还有年代文里的买房事业她也是蠢蠢欲动,既然是想买房,还有比京城四合院海城前租界还更贵的房子吗?
萧冉跟爸妈讨论这个的时候,刚好是在外公家,所以萧父萧母不赞同的意见就被老爷子给镇压了。
外婆笑着看老爷子训女儿和女婿,她家冉冉那么好,考个大学还不是简单的事?等孩子考上京城的大学,她就跟着一起去,也给宝贝外孙女一点东西。
蒋家的亲家也回来了,风波也要过去了,东西也可以拿出来了。
1977年11月17日,是海城考生上交报名表的时间,此时距离高考正好是一个月时间。
交报名表这天,教育部门口人山人海,还在校的高中生可以在学校直接交报名表,毕业了就属于社会考生了,需要在这两天将报名表交到教育部的招生办。
考生们拿着户籍证明和学籍证明,还有报名表在排队。招生办的大厅里摆着四张桌子,排成四队同时审核和接收报名表,萧苒还在前排看见了李娜娜和她对象。
他们两个人交完报名表,要走的时候,李娜娜恰好看见了萧苒。
“冉冉啊,太巧了,我还想着你什么时候来呢。”李娜娜说着,还看向萧苒前面的队伍,“还好,你这前面也没几个人了,等你结束之后咱们吃饭去?这也快中午了。”
“冉冉,这是我对象,陈明升”李娜娜给萧苒介绍道。萧苒之前见过,在机械厂门口的时候,他正好来接娜娜,点头示意过,就是没有正式认识过。
“对啊,萧同志一起吃饭去吧,娜娜经常跟我提起你呢。”李娜娜的对象长得高高瘦瘦,又白白净净的,还带着个眼镜,看着很斯文。
陈明升说话的时候,还一直牵着娜娜的手,娜娜笑闹的时候,他就看着看着是很喜欢娜娜的样子。娜娜明艳活泼,她对象斯文内敛,性格正好互补。
很快轮到了萧苒,工作人员看见萧苒的志愿填了京城大学,还抬头看了一眼。工作人员本来想劝她应该保稳,不能好高骛远,但是看见是一个衣着崭新穿戴整齐的漂亮小姑娘,劝说的话又没有说出口了。
这批考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家境贫寒的考生信息来源也少,就怕不知道各个学校的情况乱报名。
不过看萧苒的衣着,家里也不像是没有见识的,所以他就笑了一下,继续低头审查资料了。
刚好他们今天都没有骑自行车,等萧苒完成之后,就一起走路去饭店。
他们没去国营饭店,海城还有一些百年老店,就是这个年代也能继续经营着。他们一起去了德兴菜馆,这是一家做海城本帮菜的老店。
他们一进饭店,服务员就迎了上来,很有礼貌打着招呼,还拿出了这个年代不多的菜单。
三个人点了一道蹄焖面,一道红烧鮰鱼,一道烧乌参,还有一道素炒菜心和一笼汤包。
“冉冉,你报的什么学校啊,我们两个都报了复旦大学,”李娜娜指了指自已和陈明升。
“本来他想报华东政法大学的,可是这个学校还没有恢复招生,唉。”
萧苒想到了之前在空间里查的学校资料,华东政法大学从1966年停止招生,1972年被撤销;直到197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才复校。所以现在确实是还没有招生。
“同济大学很好啊,我想去京城看看,所以我报了京城大学。”萧苒也没有遮遮掩掩的心思,也不怕到时候没考上被说好高骛远。
两个人听见萧苒报的京城大学,还鼓励萧苒可得好好学习了,还笑说等萧苒考上了以后,自已也是在京城里有人了!
三个人吃完饭,是陈明升去结的账,花了26块钱,这家饭店不需要饭票肉票,所以价钱有点贵。
萧苒想把自已那份给了,直接让李娜娜眼疾手快给拒绝了,该说萧苒这样就是不把她当朋友了。
萧苒无奈,只能将这个钱收了起来。想着可以空间里找找,等李娜娜考上大学了送给她当礼物!
因为住的地方离得远,所以吃完饭以后他们就各自坐上了回家的公交车。
离考试的时间越来越近,萧苒正努力学习着,而蒋立舟也一样。
他这段时间慢慢发现了自已的心思,他有点喜欢上萧苒了,但他知道萧苒对他应该没有那个心思,而且他们那么熟了,如果直接这么把喜欢说出来也有点怪怪的。
刚好他从爷爷奶奶口中知道了萧苒的目标学校是京城大学,那正正好!
蒋立舟外公之前就被平反,高考的通知出来后,又重新被京城大学给返聘回去了。
外婆在下放之前去世了,外公一个人在京城也没个伴,所以他也是准备报考京城的大学的。
他也没急着就去表明心意,考试在即,还是不要影响人小姑娘了。
海城这边的考生在争分夺秒的学习,而远在东北西山村里的知青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