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步骤有计划的拿回“手机”控制权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想要得到什么东西之前,必须要先付出一些东西作为代价或投资。这句话意味着如果我们期望获得某种回报或成果,就需要先主动地给予、奉献或者投入相应的努力和资源。它强调了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即只有在我们愿意付出时,才有可能收获更多。例如,如果一个人想要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他可能需要先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积累经验,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如果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就应该先对他们表现出真诚和关心。这种“先予后取”的观念也反映了一种长远眼光和智慧的决策方式。通过先给予,我们可以建立起可靠的人际关系、树立良好的声誉,并为未来创造更多机会。此外,它还提醒人们不要过于急功近利,而是要有耐心和恒心,持续地付出努力。总之,“欲先取之,必先予之”传达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鼓励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注重付出和给予,并相信最终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现在孩子“手机问题”尤为严重,家长往往采用堵漏洞的方法,围追堵截,批评教育,效果不理想,我们不妨先顺着孩子的方向,加油引导或许会有良好的效果。
小鹏对于手机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机会,他就会捧起手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尤其是在做作业时,他总是趁着父母不注意或者离开房间的短暂时间,偷偷摸摸地拿出手机玩耍起来。不仅如此,到了晚上该睡觉的时候,他也会等父母睡着后,悄悄躲进被窝里继续看手机,完全不顾及这样做对自已身体和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
面对小鹏这种情况,他的爸爸妈妈可谓想尽办法试图改变现状。他们先是苦口婆心地劝说、讲道理,但小鹏却置若罔闻;接着又采取强硬手段没收手机,然而这并没有让小鹏放弃对手机的执念,反而激发了他更强烈的反抗情绪;最后,无奈之下,爸爸妈妈甚至动了手,希望通过打骂能让小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结果依旧令人失望。所有这些努力似乎都无济于事,小鹏依然我行我素,沉迷于手机世界之中。
有一次,小鹏的爸爸又发现小鹏在被窝里偷偷看手机。这一次,他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大发雷霆,而是决定换一种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他轻轻地走到小鹏的床边,坐下来,语重心长地与小鹏交谈起来。
“小鹏啊,爸爸知道你喜欢玩手机,但躲在被窝里看对眼睛不好哦。”爸爸温柔地说。
小鹏有些惊讶地看着爸爸,他原本以为会遭到一顿责骂,没想到爸爸竟然如此平和。
爸爸接着说:“我们可以商量一下玩手机的时间和方式,这样既能满足你的兴趣爱好,又不会影响你的健康和学习。”
小鹏瞪大了眼睛,兴奋地问:“真的吗?爸爸,我可以继续玩手机吗?”
爸爸微笑着点点头,说:“当然可以,但要遵守一些规则。比如,你可以在完成作业后,每天玩一个小时的手机。而且,一定要在光线充足的地方玩,不能再躲在被窝里啦。”
小鹏听了,高兴得跳了起来。他觉得爸爸真是太好了,不仅没有骂他,还给他制定了合理的规定。
于是,小鹏答应了爸爸的要求,并保证以后会好好遵守规则。从那以后,小鹏每天都会按时完成作业,然后开心地拿起手机玩耍。而爸爸也会时不时地提醒他注意休息,保护好自已的眼睛。
就这样,通过这次沟通,爸爸成功地引导小鹏正确使用手机,同时也增进了父子之间的信任和理解。小鹏感觉自已变得更加自律了,他学会了如何平衡娱乐和学习,生活也变得更加充实和快乐。
二、用商量的办法避免“逆反”
孩子们的某些问题,如果我们尝试采用商量、妥协的方式去解决,或许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毕竟,他们还年幼无知,正处于不断学习和成长的阶段。作为家长或者教育者,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与理解,并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他们所面临的难题。
当孩子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然后与之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沟通技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还能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已被重视和关爱,从而增进亲子关系或师生情谊。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注意把握好度,不能过于迁就孩子,否则可能会导致他们变得任性或依赖他人。
总而言之,对于孩子的问题,我们应尽量采取温和而有效的方法来处理,让他们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三、家长一旦发怒就失去了缓和的余地
家长一旦发起怒来,便如同火山喷发一般,完全失去了控制和缓和的余地。而孩子们却依然故我、我行我素,似乎并未受到任何影响或改变。然而,如果家长能够冷静下来,与孩子们进行平等的沟通,并共同商量出一种妥协的解决方案,同时相互监督执行,那么这种方式可能会带来更好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尊重和平等,从而更愿意积极地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此外,相互监督执行也可以增强孩子们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使得解决问题的效果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