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犯错后当众批评
上课铃声响了,同学们都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等待老师的到来。然而,小冉却依旧调皮捣蛋,不遵守课堂纪律。老师屡次提醒他,但小冉却不以为意,继续影响着周围的同学。
老师终于忍不住了,点名批评了小冉,希望他能认识到自已的错误。可没想到,小冉竟然当场顶撞老师,情绪激动地为自已辩解。他的声音越来越大,眼神中充满了不服气。
老师愣住了,她显然没有预料到小冉会有这样的反应。教室里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其他同学都惊得目瞪口呆。面对小冉的顶撞,老师并没有发怒,她深吸一口气,努力保持冷静。然后,她轻声地对小冉说:“小冉,我们下课再谈好吗?现在请你先坐下,不要影响其他同学上课。”小冉愤愤不平地坐下,但他的脸上依然写满了倔强。
下课铃响后,老师把小冉叫到了办公室。在那里,老师与小冉进行了一场深入的谈话。老师耐心地倾听了小冉的想法,并且告诉他,顶撞老师是不礼貌的行为,也会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小冉开始意识到自已的错误,他的态度逐渐转变,向老师道了歉。老师也肯定了小冉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鼓励他以后要学会控制自已的情绪,做一个守纪律、尊重他人的好学生。
2、学生犯错之后的冷处理
上课后,小安又开始不安分了,他在座位上扭动着,不断与旁边的同学交头接耳,完全不顾老师正在讲课。老师注意到了小安的行为,多次提醒和批评他,但都无济于事。然而,这一次,老师决定采取不同的方法。
老师停下了讲课,她的目光缓缓扫过整个教室,最后停留在了小安身上。那是一种充满耐心、慈爱但又带有严厉的眼神。小安感觉到了老师的目光,他不自觉地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抬起头来与老师对视。
老师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仿佛在告诉小安,她不会再容忍他的行为。同时,那眼神也包含着慈爱,让小安明白老师并不是在责备他,而是希望他能够改正自已的错误。
小安被老师的眼神所触动,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愧疚。他轻轻地调整了自已的坐姿,重新专注于课堂。老师看到小安的变化,眼中的严厉渐渐转化为欣慰。她继续讲课,教室里又恢复了宁静,同学们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3.学生故意犯错
在刘老师的课堂上,小宁总是坐立不安,不断找机会捣乱。刘老师每次都会被小宁惹得怒发冲冠,但小宁却觉得这很好玩,甚至变本加厉。其他几个学生看到刘老师的反应,也开始跟风起哄,课堂气氛变得异常混乱。
刘老师忍无可忍,她用力拍了拍讲台,大声呵斥道:“小宁,你给我站起来!”然而,小宁却不以为意,他嬉笑着对其他同学做鬼脸,引得一阵哄堂大笑。刘老师的脸色越发难看,她的声音因愤怒而颤抖:“你们都给我安静!这是课堂,不是游乐场!”
可是,那几个跟风的学生却没有收敛,他们继续附和着小宁,让刘老师的愤怒达到了极点。她决定采取一些措施来制止这种行为,不然这堂课就无法继续了。
在教室里,老师的态度就像魔法一样影响着学生们的表现。当老师将学生们看作懂事的好孩子时,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信和满足。他们坐得笔直,专注地聆听老师的讲解,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与同学们合作默契。教室里充满了和谐与秩序,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
然而,当老师把某个学生当成调皮的坏孩子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这个学生可能会感到被误解和不被重视,他们的行为也可能会变得更加调皮捣蛋。他们会故意扰乱课堂秩序,与老师对抗,甚至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
老师的看法和态度对学生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积极的、鼓励的老师能够激发学生的良好表现,而一个消极的、批评的老师可能导致学生的不良行为。因此,老师们应该努力去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潜力,用爱与耐心引导他们,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温暖和鼓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4.尝试理解孩子
老师静静地站在孩子们中间,眼神中透露出亲切和理解。她看到一个小男孩在课堂上调皮捣蛋,不是扔纸飞机,就是拉同桌的辫子。但她并没有立刻责备他,而是轻轻地走到他身边,蹲下来与他平视。
老师轻声问道:“小明,你是不是想让大家都注意到你呀?”小男孩惊讶地看着老师,似乎没有想到老师会这样说。他点了点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老师微笑着摸摸他的头,说:“那你可以用更好的方式来引起大家的注意啊,比如积极回答问题,或者帮助其他同学。这样大家会更喜欢你的。”小男孩听了,认真地点点头。
老师用温暖的眼神看着其他孩子,仿佛在告诉他们,她懂得他们的内心世界。她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已的想法和需求,有时候调皮只是他们表达自已的一种方式。通过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老师给予了他们信任和尊重,也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更加包容和引导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