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0年,秦帝国走向统一的第一年。秦始皇完成了全新国家的体系并且开始全国推行,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官僚体制。
全新的班子出现,为这个徐徐东升的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动力。而实现这一伟大的工程,让李斯获得前所未有空前绝后的声名。
三公九卿的制度成为了大一统王朝的标配体系,与此同时秦始皇还听从公子扶苏的建议。准备开始人生之中第一次的东巡。
扶苏在给秦始皇谋划着关于这一次浩浩荡荡东出的规划。首先他们从咸阳出发,南下到达云梦泽,然后顺流直下到达阳城!
到达阳城宣扬国威,一路东进前往泰山封禅。泰山作为五岳之首,可以向上天诉求自已的功绩,得到天地认可。就是合法的天子,天子可统领天下百姓。
齐鲁大地之上,不仅仅只有泰山。而且还有着华夏民族自出现以来就诞生的礼仪治理之法。通过儒家我们可以完成对于整个帝国的完美统治。
事实上扶苏的话是没有错,他做的事情也是合理的既得者利益分配。关键的问题你所说的东西必然是从别人的身上拿下来的。想要合理的让人失去一切是不可能。
这就意味着有些事情可能会要了别人命根子,没有了命根子别人还不给你拼命。而且在这个根基不稳定的新时代。
秦始皇听着扶苏的讲解不知不觉中已经进入了梦乡。他都开始幻想着这一切都已经结束了,只是醒来还在听着扶苏在讲解自已的想法。
秦始皇说道:“好了!你说的我已经听明白了!一切事务由你去安排就行了,你不用管我们,去吧!!”
扶苏对于自已的策划也是信心满满,他觉得自已所能够做的事情简直是下一个圣人。回去迫不及待的向自已的老师炫耀,完成了老师的夙愿。
公子扶苏的离开,秦始皇从龙椅上站起身子!他摸了摸自已的佩剑,然后整理整理自已的仪容。
眼神之中似乎是有什么心事一般看着门外,思索的情绪让李斯已经感觉到了危机,只不过他还是挺了解秦始皇的。
上前行礼说道:“陛下!!是不是想问我公子说的政策是否可行,有没有绝对的把握。
这一点我觉得是一个可行的办法,这是未来我们必然要走的路!只不过有一点比较无奈,就是公子未经世事!不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怕他很难收场。”
事实上李斯作为从儒家走出来的弟子,他对于儒家的了解还是非常可以的。用事实来讲,荀子带着众多弟子离经叛道给儒家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
儒家的工作往往是对外才有作用和吸引力,对于内部矛盾是没有办法起到根本治理的作用,更谈不上有利或者解决问题的存在。
秦始皇本人也是十分的担心,特别是现在的公子扶苏。渐渐的长大成人,他必然会有很多的经历,只是有些东西一旦错过了就真的错过了。
他非常遗憾的说道:“扶苏这孩子脑袋灵活,有很大的胸襟。对于万事万物都有着仁慈之心。
偏偏是这样缺乏帝王之术,没有真正从逆境之中成长过来。这是我非常担心的,他现在又沉迷在自已的世界之中。未来我很担心他的安慰。”
李斯也郑重的说道:“成长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我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决定未来。更为准确来说,需要他自已去摸索一条属于这个国家的道路。
想要做到这一点,陛下就不得不将他放到现实之中磨练。否则的话很难成大气!”
李斯的话也算是点名了公子扶苏的软肋命穴,总体上来言公子扶苏身上有点赵括纸上谈兵的影子。
秦始皇现在不知道应该将扶苏放到什么地方去好好的磨练磨练,真正完成人生的蜕变。成为一个合格的帝国接班人。
事实上,真正出去磨练才能够提升自已。同样作为接班人,李斯之子李由就明显不太一样。他跟随大军前往战场打仗,经历过生死。
对于这个世界看的更透彻,抉择也有着不同于凡人的气质。年少成名,随着帝国的发展担任秦国要口三川郡的治理。
能够和他一起打理国家咽喉的是另一位传奇人物都尉章邯。两人一文一武几乎成为新生代之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另外在秦始皇身边还有蒙毅和蒙恬两人!他们作为文官和武官之中既有浓厚的家庭背景遗传,也有各自的才华。
秦始皇还是非常喜欢他们两个,统一战争结束之后!秦国的基本格局还是以旧士族为核心,以及少数的新生代贵族结合。
上层结构的固化带来了稳定的国家治理。同时也为流动性带来了不可能冲破的阻力,成为国家隐隐约约要出现的问题。
秦始皇现在的心中觉得自已新建立的国家会和秦国一样容易治理。事实上哪有这么简单的问题,利益的博弈。
咸阳在经历过历史剧变以后已经成为了世人心中的国家首都。不少六国遗民,诸子百家的有学之士前往咸阳来谋求发展。
面对如此的盛世,直面全新的体系。他们之间的碰撞又会产生怎么样的火花,能够让时代发生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和新的理解。
各式各色的人群在咸阳城之中,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居然会有如此宏伟的建筑。特别是咸阳的函谷关口,给予关内的人一种来自宏大的震撼。
不过秦国没有大家想到的那样落后,更没有传说之中的强大。只不过他们更早的实现了体系的建设,还需要更多的人和方式来完善相关的东西。
信心满满的来到这个大城市,似乎对于文人墨客来说走到了终点。想要在这里大展宏图的他们准备和曾经来到秦国的人一样实现自已理想抱负。
他的命运又是一场新的轮回,也是决定秦帝国命运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