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龙颜震怒
“陛下,扩大校阅范围,固然是好事。但此事干系太大,稳妥起见……”
“我知道有人会不满意,不过没想到,这第一个站出来的,竟然是你谢迁。”
看着发言的谢迁,朱厚照面上的笑意,收敛了一些。
作为内阁四阁老之一,谢迁也算是栋梁之辈了,朱厚照想不出,这种好事谢迁为什么要第一个站出来。
“陛下,百官之子参加校阅固然是好事,可是此是必然触及到他人利益,臣并没有想要触怒陛下,只是……”
“别只是了,朕知道你的意思,念你不是为了私欲,朕可以不跟你计较,此事就这么定了,其他人无需多言。如果有人敢因此生事,朕定不会轻饶。”
朱厚照说道这,面上已经有些凌厉之色,使得不少想要开口的朝臣,都打消了念头。
“英国公,此事你尽管去做便是,有任何后果,朕替你担着。”
“臣知道了。”
张懋退回队列后,面上凝重之色依旧没有散去。
不难想象,等早朝之后,此事彻底传开后,京畿之地的勋贵们,会有多大的怨言。
张懋自己倒是对此无所谓,他自己的儿子,在三年前就得了银腰带,还因此赢取了周王之女,可谓是人生圆满,再无所求了。
“现在来说说最后一件事,兵部尚书刘大夏出列。”
“臣在。”
刘大夏中气十足的回应道,说话间已经跨出队列,静待圣言。
“你且说说,兵部兵籍所涉及的范围。”
“回陛下话,兵籍所涉颇多,其中包括京畿之地三大营兵士,九边要塞守军,此外还有两直隶,十三省的地方部队,都有详细的登记。”
“可有遗漏?”
“并无遗漏,陛下有所不知,兵籍之事,关乎我大明江山社稷,往年户部所派发的军资粮饷,就是依照兵籍而定,不可能有遗漏。”
“若朕没猜错的话,你口中的兵籍,只是在籍的士兵。那朕要问问,那些为我征战多年,最后退役的军士,是做何安排。”
“陛下,退役的军士,按照我大明规制,都是被安排在了各大屯田所,各大屯田所一直是军户们安身之所。”
“安身之所?”
朱厚照冷笑一声,斟酌片刻,继续道:“是不是安身之所,作为兵部尚书的刘爱卿,应该是最为清楚的吧?据朕所知,各大屯田所,遇到好的年景,尚能自给自足,甚至支援前线。收成不好时,就要忍饥挨饿。”
“另外,我大明成百上千万的军户,屯田所真能尽数容纳?”
“这……”
刘大夏一时无言,屯田所的事情,他心里最为清楚。
实际上,因为严苛的税赋,屯田所的军户们,日子都不好过。
就像朱厚照所言,年景好的时候,他们尚且能果腹。
年景差的时候,饿死的都不在少数。
“朕昨日还去了一趟城外乡下,正巧是遇到了一个军户,此人姓高,世世代代都是军户。年未至六旬,却如七旬老兽垂垂老矣,尚在田垄间讨食。最让朕惊讶的事,这田地并非屯田所所有,而是那遂安伯的私地。刘大夏,你来给朕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这,陛下,这高姓老人,应该是已经脱离了军籍,这种情况……”
“这种情况怎么了,你说不出来吗?那朕替你来说,这高老头,祖上数代都是军户,曾生育三子,却都把命留在了战场上。而他自己,因为在战场上负过伤成了残疾,被迫脱离了军籍,只能在遂安伯的田庄里讨食。”
“不仅如此,他身边有一女,年方二十孝心可嘉。此女姿容尚可,却为尽孝一直未嫁。呵呵……最为可笑的事,这遂安伯府的一个奴才,看上了此女,逼迫高老头将女儿许给他。此人性格低劣,高老头百般推诿,这人却以增加年终缴粮增加五成相要挟。”
“可笑,真是可笑至极。区区一个狗奴才,竟然逼得我大明的军士跪地求饶,却还遭到了一顿毒打,这是什么道理。”
“你们有谁告诉我,这有没有道理,难道这些军户就这么贱,天生就该留完了血还要流泪?”
“长此以往下去,我大明可还有英勇善战之人,可还有人愿意为这万里江山,固守那铁血铸就的边关!”
朱厚照一口气说了很多,将心里那股愤怒,尽数吐露了出来。
他的目光,犹如刀锋般冷厉,扫过朝堂中的百官。
“陛下。”
刘大夏眼圈发红,跪于朝堂之上,身子几乎已经贴在地上,低声痛苦着。
“臣等万死。”
满堂朝臣,在这一刻,都是跪在地上。
“呵,你们都是朕的大臣,是这大明的肱骨栋梁,谁敢言尔等万死。”
朝堂之上,气氛压抑无比,朱厚照立于御案前,面色阴沉,眼中是有数之不尽的杀意在酝酿。
好半晌。
他冷哼一声,言道:“都起来吧,朕不是不讲道理的暴君,此事也怪不得你们任何人。”
“谢陛下。”
朝臣山呼一声,尽数站了起来。唯独那刘大夏,似若未闻,依旧在堂中恸哭。
朱厚照只会静静的等着,他并没有阻止刘大夏,甚至领班的太监还想出声,都被他阻止了。
刘大夏恸哭许久,方才止了哭声,他抬起头来,一边擦拭这脸上的泪,一边说道:“臣一时失态,还望陛下宽恕。不过,陛下既然提到了这个,臣斗胆向陛下进言,替那些军户乞一条活路。”
“你想说什么就说,朕不怪你。”
“陛下圣明,老臣要说的是,我大明朝的屯田制度。这一制度,在高祖时期开创,当时我大明初立,民生多艰百废待兴,为了体恤民情,高祖轻徭薄赋,令天下人称道不已。此后,朝廷缺钱少粮,却要供养数十万军队,就由了这屯田的制度。”
“屯田制度,在那时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大明一大创举。经过多年的调整一直到如今,已经趋近完美。但老臣要说的是,屯田制已经不符当下形势了。”